一 構件運輸
1-1 構件運輸的準備工作
1.制定運輸方案
包括擬定運輸方法、選擇起重機械(裝卸構件用)和運輸車輛。此項工作應根據運輸構件的重量、外形和數量,裝卸車現場和運輸道路情況,施工單位或當地的起重機械和運輸車輛的供應條件以及經濟效益等因素綜合考慮進行。
2.設計并制作運輸架
根據構件的重量和外形尺寸設計制作各種類型構件的運輸架。設計時應盡量考慮多種構件能夠通用。
3.驗算構件強度
對鋼筋混凝土屋架和鋼筋混凝土柱子等構件,根據運輸方案所確定的條件,驗算構件在最不利截面處的抗裂度,避免在運輸中出現裂縫。如有出現裂縫的可能,應進行加固處理。
4.清查構件
清查構件的型號、質量和數量,有無加蓋合格印和出廠合格證書等。
5.察看運輸路線
此項工作應組織有司機參加的有關人員進行,主要察看道路情況,沿途上空有無障礙物,公路橋的允許負荷量,通過的涵洞凈空尺寸等。如不能滿足車輛順利通行,應及時采取措施。此外,應注意沿途是否橫穿鐵道,如有應查清火車通過道口的時間,以免發生交通事故。
1-2 構件運輸基本要求
1.運輸道路必須平整堅實,經常維修,并有足夠的路面寬度和轉彎半徑。載重汽車的單行道寬度不得小于3.5m,拖車的單行道寬度不得小于4m,雙行道寬度不得小于6m;采用單行道時,要有適當的會車點。載重汽車的轉彎半徑不得小于10m,半拖式拖車的轉彎半徑不宜小于15m,全拖式拖車的轉彎半徑不宜小于20m。
2.構件運輸時的混凝土強度,如設計無要求時,一般構件不應低于設計強度等級的70%,屋架和薄壁構件應達到100%。
3.鋼筋混凝土構件的墊點和裝卸車時的吊點,不論上車運輸或卸車堆放,都應按設計要求進行。疊放在車上或堆放在現場上的構件,構件之間的墊木要在同一條垂直線上,且厚度相等。
4.構件在運輸時要固定牢靠,以防在運輸中途傾倒,或在道路轉彎時車速過高被甩出。對于屋架等重心較高、支承面較窄的構件,應用支架固定。
5.根據路面情況掌握行車速度。道路拐彎必須降低車速。
6.根據工期、運距、構件重量、尺寸和類型以及工地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運輸車輛和裝卸機械。
7.根據吊裝順序,先吊先運,保證配套供應。
8.對于不容易調頭和又重又長的構件,應根據其安裝方向確定裝車方向,以利于卸車就位。必要時,在加工場地生產時,就應進行合理安排。
9.構件進場應按結構構件吊裝平面布置圖所示位置堆放,以免二次倒運。
10.若采用鐵路或水路運輸時,須設置中間堆場臨時堆放,再用載重汽車或拖車向吊裝現場轉運。
11.構件利用鐵路運輸時,其外形尺寸應不超過GB 146-1-83中規定的限界尺寸,其中在全國標準鐵路運輸時,裝載的限界尺寸應不超過機車車輛的限界,如圖1(a)所示。按國標GB 146-2-83建筑限界標準運輸時,最大級超限貨物裝載的限界尺寸如圖1(b)所示.
12.采用公路運輸時,若通過橋涵或隧道,則裝載高度,對二級以上公路不應超過5m;對三、四級公路不應超過4.5m。
1-3 構件運輸方法
這里僅敘述柱子、屋面梁、屋架等三類構件的運輸方法。吊車梁、屋面板等一般構件可參照實施。特殊構件應制定專門運輸方案。
1.柱子運輸方法
長度在6m左右的鋼筋混凝土柱可用一般載重汽車運輸(圖2-圖4),較長的柱則用拖車運輸(圖5-圖7)。拖車運長柱時,柱的最低點至地面距離不宜小于1m,柱的前端至駕駛室距離不宜小于0.5m。
柱在運輸車上的支墊方法,一般用兩點支承(圖5)。如柱較長,采用兩點支承柱的抗彎能力不足時,應用平衡梁三點支承(圖6),或增設一個輔助墊點(圖7)。
圖2 載重汽車上設置平架運短柱
1-運架立柱;2-柱;3-墊木;4-運架
圖3 載重汽車上設置空間支架(斜架)運短柱
1-柱子;2-運架;3-捆綁鋼絲繩及捯鏈;4-輪胎墊
圖4 載重汽車運框架柱
1-框架柱;2-運架立柱;3-捆綁鋼絲繩及捯鏈
圖5 用拖車兩點支承運長柱
1-柱子;2-捯鏈;3-鋼絲繩;4-墊木
圖6 拖車上設置“平衡梁”三點支承運長柱
1-柱子;2-墊木;3-平衡梁;4-鉸;5-支架(穩定柱子用)
圖7 拖車上設置輔助墊點(擎點)運長柱
1-雙肢柱;2-墊木;3-支架;4-輔助墊點;5-捆綁捯鏈和鋼絲繩
2.屋面梁運輸方法
屋面梁的長度一般為6~15m。6m長屋面梁可用載重汽車運輸(圖8)。9m長以上的屋面梁,一般都在拖車平板上搭設支架運輸(圖9)。
圖8 載重汽車運6m長屋面梁
1-屋面梁;2-運架立柱;3-墊木;4-捆綁鋼絲繩和捯鏈;5-50mm×100mm方木
圖9 拖車運9m以上屋面梁
1-屋面梁;2-運架立柱;3-墊木
3.屋架運輸方法
6-12m跨度的屋架或塊體可用汽車或在汽車后掛“小炮車”運輸(圖10)。
15-21m跨度的整榀屋架可用平板拖車運輸(圖11)。
圖10 載重汽車運屋架塊體
(a)普通汽車運輸;(b)汽車后掛“小炮車”運輸
1-屋架;2-鋼運架;3-墊木;4-轉盤
圖11 平板拖車運輸24m以內整榀屋架
1-屋架;2-支架;3-墊木;4-捆綁鋼絲繩和捯鏈
24m以上的屋架,一般都采取半榀預制,用平板拖車運輸,如采取整榀預制,則需在拖車平板上設置牢固的鋼支架并設“平衡梁”進行運輸,如圖12所示。裝車時屋架靠在支架兩側,每次裝載兩榀或四榀(根據屋架重量及拖車平板的載重能力確定)。屋架前端下弦至拖車駕駛室的距離不小于0。25m,屋架后端距地面不小于1m。屋架上弦與支架用繩索捆綁,下弦擱置在平衡梁上。在屋架兩端用木桿將靠在支架兩側的屋架連成整體,并在支架前端與屋架之間綁一竹竿,以便順利通過下垂的電線。
圖12 拖車運輸24m以上整榀屋架
1-支架;2-墊木;3-平衡梁;4-鉸;5-木桿;6-竹竿;7-屋架;8-捆綁繩索
二 構件堆放
2-1 構件堆放場
裝配式混凝土構件或在專業構件加工廠生產或在現場就地預制。吊裝前,一般都需脫模吊運至堆放場存放。
構件堆放場有專用堆放場、臨時堆放場和現場堆放場三種。
1.專用堆放場
專用堆放場是指設在構件預制廠內的堆放場。此種堆放場,一般設在靠近預制構件的生產線及起重機起重性能所能達到的范圍內。圖13所示為大型屋面板的堆放場。
圖13 大型屋面板堆放場
1-大型屋面板鋼模生產線;2-蒸汽養生窯;3-塔吊軌道;4-鍋爐房;5-大型屋面板堆放場;6-塔吊;7-廠區道路
專用堆放場的地面要按照各類構件的幾何尺寸和支承點來修建帶形基礎(混凝土或磚石砌體),如圖14所示。堆置時,應按構件類型分段分垛堆放,堆垛各層間用100mm×100mm的長方木或100mm×100mm×200mm的木墊塊墊牢,且各層墊塊必須在同一條垂直線上。同時要按吊裝和運輸的先后順序堆放,并標明構件所在的工程名稱、構件型號、尺寸及所在工程部位的列、線號。
圖14 堆放構件基礎布置
1-堆放屋架用基礎;2-堆放大型屋面板用基礎;3-堆放吊車梁用基礎;4-塔吊;5-塔吊軌道;6-屋架;7-防止屋架傾倒的支撐木
2.臨時堆放場
當混凝土預制構件廠的預制構件生產量很大,設在場內的堆場容納不下所生產出的構件時,就需設臨時堆放場,將所生產的構件臨時運入存放。臨時堆放場應設在施工現場附近,其平面布置和構件堆放基本要求與專用堆放場相同。
3.現場堆放場
現場堆放場是指構件在施工現場預制的場地和構件吊裝前運輸到現場安裝地點就位堆放及拼裝的場地。構件的現場預制分為一次就位預制(如柱子按吊裝方案布置圖一次就位預制)和需二次倒運預制(如屋架在施工現場布置在廠房跨內或跨外預制,起模后需用吊車吊運二次就位或用拖車二次倒運就位)兩種方法。現場堆放場內構件堆放的平面布置根據施工組織設計確定。
2-2 構件堆放面積的計算
為有計劃地安排場地,充分利用場地,設計堆放場時,應按構件的類型、外形幾何尺寸及堆放方法,對堆放場地占地面積進行計算。同一堆場堆放的構件類型和數量,根據建筑物或構筑物主體結構構件的具體情況,結合本企業或本地區可供應的起重運輸設備情況進行計算,并仔細統籌規劃,以期有效利用堆放面積。
每平方米堆場可堆放的構件數量,可參考表1。
每平方米場地可堆放的構件數 表1
項次 | 構件名稱 | 可堆放構件數量(件/m2) |
1 | 柱 | 0.10 |
2 | 吊車梁 | 0.15 |
3 | 基礎梁 | 0.20 |
4 | 托架 | 0.21 |
5 | 屋架樓 | 0.12 |
6 | 梯踏步 | 4.00 |
7 | 大型屋面板、間壁板、樓梯板 | 0.80 |
2-3 構件堆放方法
構件堆放根據構件的剛度、受力情況及外形尺寸采取平放或立放。
板類構件一般采取平放,桁架類構件一般采取立放,柱子則視具體情況采取平放或立放(柱截面長邊與地面垂直稱立放,截面短邊與地面垂直稱平放)。普通柱、梁、板的堆放方法如圖15所示;屋架、屋面梁和托架等構件在專用堆放場和臨時堆放場的堆放方法如圖16所示;屋架在現場就位的堆放方法如圖17所示。
圖15 普通柱、梁、板的堆放方法
(a)柱子堆放;(b)梁堆放;(c)板堆放
1-柱;2-墊木;3-T形梁;4-雙T板;5-大型屋面板
圖16 屋架、屋面梁和托架在專用堆放場的堆放方法
(a)屋架堆放;(b)屋面梁堆放;(c)托架堆放
1-屋架;2-支架立柱;3-墊墩;4-橫拉木桿;5-斜撐;6-屋面梁;7-吊環;8-托架
圖17 屋架在吊裝現場的堆放方法
(a)斜向排放;(b)縱向排放
1-柱子;2-屋架;3-木桿;4-墊木
2-4 構件堆放注意事項
1.堆放場地地面必須平整堅實,排水良好,以防構件因地面不均勻下沉而造成傾斜或傾倒摔壞。
2.構件應按工程名稱、構件型號、吊裝順序分別堆放。堆放的位置應盡可能在起重機回轉半徑范圍以內。
3.構件堆放的墊點應設在設計規定的位置。如設計未規定,應通過計算確定。
4.柱子堆放應注意避免變截面處(如牛腿的上平面位置)產生裂縫,一般宜將該處墊點設在牛腿以上,距牛腿面30-40cm處;單牛腿的柱子宜將牛腿向上堆置(參見圖14-73a)。
5.對側向剛度差,重心較高,支承面較窄的構件,如屋架、薄腹梁等,在堆放時,除兩端墊方木外,并須在兩側加設撐木,或將幾個構件用長木桿以8號鉛絲綁扎連接在一起,以防傾倒。
6.成垛堆放或疊層堆放的構件,應以100mm×50mm的長方木墊隔開。各層墊木的位置應緊靠吊環外側并同在一條垂直線上。堆放高度應根據構件形狀、重量、尺寸和堆垛的穩定性來決定。一般情況下,柱子不超過兩層,梁不宜超過3層,大型屋面板不超過8層。
7.構件疊層堆放時必須將各層的支點墊實,并應根據地面耐壓力確定下層構件的支墊面積。如一個墊點用一根道木不夠可用兩根道木或采用磚砌支墩。
8.采用兜索起吊的大型空心板,堆放時應使兩端墊木距板端的尺寸基本一致,以便吊裝時可從兩端對稱地放入兜索。否則,板被吊起后收一頭高一頭低,不好安裝就位,并且可能發生兜索滑動使板摔落地面的事故。
9.當在寬板上堆放窄板時,應用截面10cm×10cm以上的長墊木支墊,如圖18所示。這樣可將窄板的重量傳到寬板的縱肋上去而不致壓壞板面。
圖18 寬板上堆放窄板的方法
1-窄板;2-通長墊木;3-寬板;4-短墊木
10.構件堆放時,堆垛至原有建筑物的距離應在2m以上,每隔2-3堆垛設一條縱向通道,每隔25m設一條橫向通道,通道寬度一般取0.8-0.9m。
11.構件堆放必須有一定掛鉤和綁扎操作的空間。相鄰的梁板類構件凈距不得小于0.2m;相鄰的屋架凈距,要考慮安裝支撐連接件及張拉預應力鋼筋等操作的方便,一般可為0.6m。
12.屋架在現場堆放,當采用雙機抬吊法吊裝時,往往不能靠柱子堆放,此時,可在地上埋木桿穩定屋架。木桿埋設數量、埋深及截面尺寸,根據屋架跨度確定,如表2。
埋設穩定屋架用木桿數量、深度及截面尺寸 表2
屋架跨度(m) | 埋桿數量(根) | 埋設深度(cm) | 木桿截面尺寸(cm) |
18 | 2 | 80 | 12×12(或梢徑φ10) |
24 | 3 | 80 | 12×12(或梢徑φ10) |
27 | 3 | 100 | 14×14(或梢徑φ12) |
30 | 4 | 100 | 14×14(或梢徑φ12) |
三 構件拼裝
構件拼裝有平拼和立拼兩種方法。平拼不需要穩定措施,不需要任何腳手架,焊接大部分是平焊,故操作簡便,焊縫質量容易保證;但多一道翻身工序,大型屋架在翻身中容易損壞或變形。所以一般情況下,小型構件,如6m跨度的天窗架和跨度在18m以內的桁架采用平拼;大型構件,如跨度為9m的天窗架和跨度在18m以上的桁架采用立拼。立拼,必須要有可靠的穩定措施。
現介紹用立拼法拼裝預應力混凝土屋架的方法如下(圖19):
圖19 預應力混凝土屋架的拼裝
1-磚砌支墊;2-方木或鋼筋混凝土墊塊;3-三角架;4-8號鉛絲;5-木楔;6-屋架塊體
(1)做好屋架塊體的支墊:每個屋架塊體做兩個支墊(如圖中的A、B及C、D四點)為節約木材,支墊下部可用磚砌筑(基礎要夯實),支墊的平面尺寸根據塊體重量確定。各支墊的距離根據塊體長度確定,兩端支墊(圖中的A、D兩點)布置在屋架的端節點上,中間支墊(圖中的B、C兩點)應距屋架中節點40-50cm(即兩個中間支墩相距80-100cm),以便于焊接下弦拼接鋼板。磚砌體以高出地面30cm為宜,支墊應砌到同一標高,然后在上面根據屋架的起拱高度,放置所需厚度的方木或預制混凝土塊,并在上面彈出直線和屋架跨度尺寸線,作為拼裝屋架的依據(以下稱拼裝基準線)。
(2)豎立三角架(支架):三角架是穩定屋架用的,必須牢固可靠。三角架中的立柱可在屋架塊體就位前埋入土中1m以上(梢徑不宜小于10cm),每榀屋架需6~8道三角架,其位置應與屋架的拼裝節點、安裝支撐連接件的預留孔眼或預埋鐵件等相錯開。
(3)塊體就位:屋架塊體就位前應檢查預應力筋孔道是否暢通,如有堵塞應予清除。然后將塊體吊到支墊上,按基準線對準就位。須注意下弦拼接點處,要使穿預應力筋的孔道對準,并用鐵皮管將兩塊體的孔道連通。鐵皮管的作用,一是使預應力筋能順利通過孔道,二是防止節點灌縫時混凝土渣流入孔內造成堵塞。
(4)檢查與校正:屋架就位后,應檢查下弦起拱高度、跨度、上下弦旁彎和上節點是否整齊等。如上弦節點不齊,可用木楔找正;起拱高度如有走動,可在中間支墊點附近用千斤頂將塊體頂起,并用厚度合適的墊塊來校正起拱的高度。
(5)穿預應力筋:穿筋要按次序,并在中間拼接點處和另一端設專人看護,以防預應力筋通過中間拼接處時將連接管碰撞移位或穿出孔道過長。
(6)復查與復校:穿筋后應對第4條所述各點進行復查,如有變化需進行復校。
(7)焊接上弦拼接鋼板:焊接上弦拼接鋼板,同時進行下弦接頭的灌縫工作。
(8)張拉預應力筋及孔道灌漿:張拉工作須在下弦拼接立縫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要求后進行。預應力筋全部張拉完畢后應立即進行孔道灌漿。若當天張拉的屋架來不及灌漿,次日必須重新張拉或補張后方可灌漿。24m以上跨度屋架的預應力筋張拉應兩端同時進行。若因條件限制采取一端張拉時,應在另一端進行補張。
(9)焊接下弦拼接鋼板并進行上弦接頭的灌縫工作。
上一篇: 論混凝土預制樁施工工藝
下一篇:已經是最后一篇了